蔡昌教授:贴近现实的财经教育
发布时间:2021-11-23 浏览次数:次
今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“时雨微课”讲堂,我对这个讲座还是很感兴趣的,因为正好给同学讲网课,学会了录制一些视频,所以就想跟同学进行更多的交流,于是我就参加了学校教务处组织的“时雨微课”课程建设,我的发言主要针对这次时雨微课讲堂,谈谈我的财经教育观。
我讲以下三方面的内容:第一个方面是我对思政课程建设的认识,这次疫情期间,我认识到了财经教育是最贴近现实的教育,离我们同学们最近,应该帮助同学建立应对变化的思考能力。第二个方面,我谈谈设计与表达,如何选择讲堂的内容,尤其是结合税收课程,给同学们带来新鲜的思政教育。第三个方面,谈一谈我的财经教育观,也就是对我从事财经教育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,到底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教学经验,我跟大家聊一聊。
第一个内容,我先说说我自己对思政课程建设的认知。今年我校的思政课程,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,叫“时雨微课”,我觉得这个课程非常好,为什么呢?因为它有一个很清新的名字,感觉跟同学们交流,老师娓娓道来,就像下了一场心灵的毛毛雨,让同学感受到受了教育,培养一种家国情怀,让同学们从青年时代就关心国家大事。从思政课程定位来讲,第一位的是思政当先,我们很多老师都讲到了,思政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,但实际上它又高于专业教育。如果一个同学掌握的知识很多,如果他的思想很反动,那么他的这种不正确的思想,可能给国家造成的危害更大。所以,思政教育必须放在首位,也就是说思政教育的基本定位是关心国家大事,深入认识世界。
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来讲,中国古时候有个对联: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实际上是年轻人要有这样的思想和情怀。今年离我们最近的现实就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,这个工作把每个组织、机构和个人的规划全部打乱了,而且还把大家都卷进去了,所以今年的思政教育不能离开现实中的疫情防治与宏观政策主题。
思政课程的第二个定位是教育跟上,也就是说让学生心智受到启迪,获得前进的力量。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教育必定是贴近现实的教育。教师讲空道理、大道理,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很低,课程听完就过去了,没有起什么作用,而且同学都处在成长过程中,应该学会如何面对现实、应对现实,找到前进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,这一点很重要,我们老师的职责是让同学们自己通过现实观察和分析,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,包括找到一个关键性的成长路径。
“时雨微课”的价值我觉得非常大,我看到这个名字之后,当时第一感觉想到的就是杜甫的一句名诗:好雨知时节。“时雨微课”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,它是一种新鲜的事物,而且贴近现实,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所以应该打造一种清新感,浸润心灵,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。
“时雨微课”,我认为还应该短小精悍,不应该量很大,不要占用同学们过多宝贵的时间,让同学们在受到启迪的过程中感悟到一些东西,而不是纯粹的说教,所以我把“时雨微课”界定为毛毛雨,而不是倾盆大雨,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,可能同学们还要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,当然也必须结合我们的思政课程教育。
第二个内容,我想谈谈如何表达和设计,也就是思政课程的内容怎么来选择。因为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很多,即使是新冠疫情也有很多的政策,很多的方面,很多的影响要讲,那么从哪些方面着手,这就是取舍问题。我这次的课程安排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观察问题,所以我就选择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效应作为背景,新冠疫情到底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,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,沿着这一主线来给同学们讲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。
直观展示给大家一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冲击路线图,这半年同学们都在家里学习,没有开学,所以大家也真切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冲击和影响。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一直到中观层面,再到宏观层面,不管是供需变化、行业冲击,一直到经济增长、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宏观政策,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效应。在这个基础上,谈到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问题,让同学们认识到未来的产业一定是导致传统行业的分化、裂解,进而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。疫情期间,大家看到的远程办公,疫情防控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,包括停课不停学、在线教育的普及等方面,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产业结构的变化,就在我们的身边。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大家所看到的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在不断变化。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方面存在一个显著的关联性。再从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角度分析,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都很重要。大家也看到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适度扩张,财政政策是提质增效,这也让同学们从现实中认识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与调整,让同学们掌握这样一种应对变化的思维方式,也就是让同学们应用所学的知识,分析判断财政政策应该怎么调整、货币政策应该怎么调整,然后再对照国家的政策调整,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。
这里我给同学们讲到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联动效应。最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——财政赤字货币化,实际上我在课程里深入阐述了这一问题。比如,财政赤字率比较高,未来是不是可以通过买入公债等形式予以消化,即通过货币政策来消化和处理财政赤字。当然,宏观政策的制定还有一个目标导向和价值观问题,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财税问题,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也就是宏观调控的价值观如何树立,帮助同学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。
同时在课程中我们还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的走向,这个内容是让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,包括让同学提出一些质疑观点,因为这些声音来自于世界不同国家,是世界各个领域的思想家的声音,这些声音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,但是至少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评论分析,老师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。
另外,课程里还给同学们讲到新冠肺炎危机推动了经济社会的10大变化,第一大变化就是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,像京东、阿里巴巴在这次疫情中,都发挥了快递的重要作用,这些同学们也能感受到,因为大家每天都在接收快递,同学们有现实感,讲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情。
第四个变化是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替代,包括教育方式在改变,社会培训机构在转型,知识传播方式在改变,这些都可能对同学们产生一定的触动作用,让同学们更多地陷入思考,作为一个现代人,应该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,如何用所学知识和经验,包括形成的价值观,来推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,使我国尽快走出这次疫情的阴霾。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到新的生活方式对旧的生活方式的加速替代,实际上是生活态度的改变,让同学有正确的生活观,不光有价值观,还要有人生观、世界观,这一点也很重要。
第三个内容,我就简单的谈谈我的财经教育观。第一个观点,财经教育天然具备思政教育的属性,刚才白彦锋院长也讲了这个观点,我持同样的观点。在现实中,通过财经教育,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,培养一种正向的立场和观点,这个很重要,尤其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,让学生的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,通俗点讲就是说让学生具有正能量,而且还要纠正一些同学的不良的倾向。比如,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,做人不要太自私,也不要太自我,一定要具有社会担当精神,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,我觉得我们的财经教育,首先第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,具有一种爱国为民、大公无私的立场和觉悟。
第二个观点,就是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如果同学们找不到方法光学知识是没有用的,一定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自己学会应对环境变化。我认为,教育成功的标志应该看受教育者能否自己解决问题,如果他学了半天自己还解决不了问题,可能证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。从这一意义上说,从现实出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。
第三个观点,就是系统思维,学会战略规划。也就是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才,而不是培养一个具有知识的人,不是同学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就是成功的,而是要同学们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,要培养这种能力,才可能使同学们未来成为“将才”,否则只能是一枚小卒。
最后一个观点,财经教育面临社会转型,在数字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同学们学会数字化财税管理。让同学们与时俱进,更好的认识世界,因为世界都在变化之中,而且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,所以,学会数字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。
(本发言摘自2020年6月28日德信体育官网线上“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”)